當我們把自然農法當作一個議題的時候,我們需要拋開一些舊思維、一些狹隘的觀念;只因自然農法夾雜許多衝突、予盾、掙扎,因此他不再是農耕的問題;他是具有思想一個行動,所以我們應該以新格局、開創的觀念、宏觀的立場來探討這個議題。 自然農耕不是單一農耕技術生產行銷的問題,更不是抱持藥物殘毒,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、治標不治本狹隘短視的心態,抑或僅視自然農耕可以創造另一個商機;而他應該是正本清源,無分男女族群、凡人類都需要同面對同時並應負起的責任與義務。 自然農法的原起意義及內涵,關係著是否能廣為接受與認知。由國際美育自然生態基金會創始人岡田茂吉先生所架構的農業、藝術、晢學、靈修、醫療等內容最為真實貼切。能有如此偉大的智慧,只因他了解人冄更了解生命的意義。當然在中國文化道統中孔孟、老莊對人與自然生命的詮釋,也具有深奧的哲理,由此可見,自然農耕是生活的,是屬於道德良知規範的,是耕心耕人、淨化提昇心靈人性的,也是省思自然與文明的平衡與取捨;因此,生活中理當結合不同層面的人士,融合不同的理念、意見、方法,相互切磋。 自然農耕沒有太多的方法,唯一困難的是耕我們的心田。首先需拋開功利世俗,不全然依靠科技文明,多思考人與自然返樸歸真的真理,擇善而固執;對草向、病蟲害用勤勉包容的心持之以恆,營造出自然的平衡生態,讓自然萬物共生、共榮、共存;以間作、耕作、輪作豐富大地,自然的減少病蟲蔓延進而減低風險,對於藥物肥料的使用,以少私寡欲謹慎反省的態度施放;雖不同物作、不同的環境、不同的修件、不同的人為必有不同的差異,然唯一不變的是自然的真理。 生產者與消費者是相互依存,是各取所需但同時又存在著多盾與衝突。生產的目的在創造高量、高價、高報酬,而消費最高原則在於物廉價美。現在從自然農法的過程中,我們對農產品要有新的思維,那就是「質」和「量」的認知。生產者如果能以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心志種出高質不在高量的產品,消費者以落水三千單飲一瓢的精神去消費,那最真最精華的物品在這樣的理念與精神下產生,或許可以把生產與消費固有的認知作為一個區隔。可惜現今真實的耕作未必叫好叫座,而高價購買的人心中尚有疑慮!人性是善是惡,在在皆有。如果說法律是最低的道德,那是人制,時時追求向善在於是否能超越人制的規範。如果自然農耕是道德良知形上的彰顯,那這一切問題必能迎刃而解。所以生產者與消費者著實建立於良知良能、互助互信之上,方能共同成長。 從自然農法的過程中,讓我們深刻的體認人與自然是無法脫離的,人本來就是屬於自然的一份,人不可能改變自然,更不可能掠奪侵犯自然;人的存在應是師法自然、崇尚天理、尊重生命,讓人性的光明彰顯昇華;科技文明的使用,應以水能載舟亦能覆舟為殷鑒;科技的工程應該認知人即是被造物,何能為造物者;即使如果人類是那萬物之靈,此刻我氜更迫切需要尋求那自然的永恆,也唯有在大自然的領域中反省思考,才能體悟自然農法真實的精神與奧妙。 文章來源 http://www.shoppy.com.tw/modules.php?n=buy100&name=ShopNews&func=show&newsid=122
用戶評論
我要評論